中医名家谈二十四节气
中医名家谈二十四节气——首位女国医大师刘敏如谈立夏节气与养生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立 夏
二 十 四 节 气
二 十 四 节 气

中医名家谈养生
为了弘扬中医养生与防病文化,让公众了解和掌握节气养生的知识,从2022年春分节气开始,我们将介绍每个节气文化,同时邀请全国知名中医学家讲述养生防病理念,助力您身心健康。本期邀请首位女国医大师刘敏如谈“立夏节气与养生”。

刘敏如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首位女国医大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1 顺时微汗护心君
进入夏季,天气逐渐炎热,应当顺应气候变化,适当出汗,使体内郁积的阳气与湿气及时的散出,因而不要一味躲在空调房里或久卧潮湿阴冷之处。出汗后要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物,以免湿邪侵袭体表。但同时又要注意,汗为心之液,且血汗同源,故不宜大汗,以免耗伤心气,损伤心阴,甚者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2 承春入夏畅情志
刘敏如教授指出从春天进入到夏天,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换时段,容易出现情绪疾病、月经失调以及出血性疾病。因此女性立夏时节既要弥补春季疏发肝气的不足,又要温阳养心补血以顺旺夏之君,使气血充盛通畅,五脏调和,从而人的情绪变得欣喜舒畅,身体自然康健起来。
3 健脾祛湿调饮食
进入夏季,要注意保护肠胃,饮食宜清淡,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适当吃一些生姜、大枣、莲子肉来助阳温血。如果体质偏热,有口舌生疮、大便干燥的情况,可以用百合、竹叶等煮水来喝。如果体内湿气重,可以将稻米、薏仁米、红豆一起煮粥服用,达到祛湿的效果。夏季水果种类非常丰富,但性多寒凉,少吃可以降湿去暑,大量食用会有损阳气。除此之外,不少人贪凉喜欢吃生冷食物,这也是对脾胃的一种不良刺激。
4立夏膳食

海带冬瓜薏仁汤
功效:健脾除湿
原料:海带20克,冬瓜200克,薏苡仁30克,蜂蜜30毫升。
制法:海带放入清水中浸泡后洗净切成细条状;冬瓜洗净切成小块,与淘净的薏苡仁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煮至薏苡仁熟烂,调入海带条、蜂蜜拌匀,文火煨煮至沸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节气文化

立夏由来
立夏是入夏后的第一个节气。《历书》中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初夏伊始,万物繁茂,绿树成荫,雨水渐多,适合农作物生长,也是春播作物管理的重要时节。古代帝王还会在立夏这天举行“迎夏”仪式,祈求五谷丰登。
节气民俗
相传立夏这一天,小孩胸前都会挂上一颗煮熟的鸡蛋、鸭蛋或者鹅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立夏开始,天气炎热起来,孩子容易感到疲倦、食欲不振,大人向女娲娘娘求助,女娲娘娘告诉他们给孩子胸前挂上一个煮熟的蛋,就能祛病免灾啦。于是“挂蛋”习俗流传至今。小孩们玩得乐此不疲的是“斗蛋”,把两个煮熟的鸡蛋,头撞头、尾撞尾,比比谁的蛋壳硬。
节气花语
槐花,又名洋槐花,在中国各地普遍栽培,一般在每年4、5月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天左右。洋槐花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每到花期来临之际,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槐花颜色淡纯洁净,有晶莹剔透之感。它的花语是美丽晶莹,脱尘出俗,包含人们对纯洁美丽的向往。槐花有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
节气诗词
《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南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五绝•立夏》
张伯礼
暮春日落晚,初夏午生倦。
着衣无厚薄,放眼绿已满。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南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五绝•立夏》
张伯礼
暮春日落晚,初夏午生倦。
着衣无厚薄,放眼绿已满。
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
2022年5月6日
2022年5月6日
